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56-3816-3618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桉小卷蛾的防治方法与测报技术

时间:2023-04-12 10:07:33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国内最初资料显示,该虫是桉树嫩梢的重要害虫。由于桉小卷蛾的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末端有1根刺,和刺小卷蛾属(Pelochrista)很像,因此很长一段时间被误定为刺小卷蛾属(Pelochrista sp.),1997年被移至桉小卷蛾属(Strepsi-crates)。日本学者Sadao Wakamurac(2004)在其一篇文章中描述到另一种桉小卷蛾属昆虫——圣桉小卷蛾(Strepsicrate semicaella Walker)也可在番石榴和桉树上发生为害,是否为同种异名还有待考证。
       桉小卷蛾目前在国内已知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国外除日本外,尚未见其他国家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寄主植物包括桉树、白千层、白树、油树、红胶木、桃金娘、番石榴、莲雾、蒲桃等林木和果树。
       在我国,以桉小卷蛾为优势种的卷蛾类害虫为害桉树的报道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初期起,桉小卷蛾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的林区严重为害,主要为害苗圃幼苗和一年生苗木,严重影响桉树苗和白千层等林木苗木的生长。1980—1981年广州地区调查发现此虫只为害桃金娘科的一些植物,包括桉树、白千层、白树、油树、红胶木、桃金娘等,其中以白千层的苗木受害最严重。1991年7月中旬调查发现广西合浦县乌家镇初定植巨尾桉65hm2,有虫株率94%。随着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手段的结合使用,在桉树林区开展了防治工作,桉小卷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害程度有所减轻,但一直是林业部门关注的一种桉树害虫。
       桉小卷蛾作为番石榴害虫,国外首次报道见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Oku(1974)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而国内几乎没有相关报道。进入21世纪后,台湾优良番石榴品种作为一类亚热带珍稀果树品种被大量引进大陆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橘小实蝇、粉蚧、蓟马、卷蛾类等害虫的为害也制约了番石榴的生产。2006—2007年在福建惠安番石榴园发现了一种小卷蛾为害番石榴;2009年在福建长泰、福清、福州等地发现了这种小卷蛾的为害,后经鉴定确认为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其中福州地区发生最为严重,株被害率春、夏季可达50%以上,秋季达80%以上;广东、海南等部分县市的番石榴园也发生较普遍。2011年广东省也报道另一种小卷蛾——圣桉小卷蛾为害番石榴和莲雾。
       目前桉小卷蛾已成为继橘小实蝇、番石榴粉蚧、棉蚜等害虫之后严重为害番石榴的一种重要害虫。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复眼大,黑褐色。触角线状,灰褐色,着生于复眼之间,停息时触角向后延伸。下唇须短,灰色,先膨大后变细,折叠前伸。胸部灰色,混有白色鳞片。雌蛾的腹部较雄蛾肥大。雄蛾体长5〜7mm,翅展触角前7节粗长,第八、九节变细,形成一斜凹槽,第十一节有一锤状突起。前翅延长,盖住后翅,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前缘褶且不及中点,基斑、中带和端纹不明显。前翅前缘中部到顶角有5对银白色的钩状纹和黄褐色的云纹相间。前翅中室下方1/2处有1丛竖起的灰白色鳞片,中室下缘的中部和后缘的臀角区各有1个黄褐色的三角斑。停息时,两前翅的斑纹构成1个明显的图案。雌蛾体形较大,体长6〜7mm,翅展15〜17mm。前翅灰黄色,翅面斑纹较雄蛾不明显,前翅前缘近基部不加厚,无前缘褶。
       卵:扁圆形,直径1.07mm。初产时呈乳白色,有金属光泽,以后颜色逐渐发生变化。经过1〜2d的发育沿卵边缘逐渐出现一圈红色或暗红色的曲线斑纹,底透明,红色晕圈渐渐扩大。近孵化时,卵质变黄,幼虫的黑色头壳清晰可见。孵化后,卵壳变成银白色薄膜状。未受精的卵白色,无金属光泽,卵边缘不会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的曲线斑纹。
       幼虫:多数5龄,少数4龄和6龄。一龄幼虫体长1.34mm,头部棕褐色,前胸小盾片浅黄色,胴部黄绿色。二至四龄幼虫体长分别为2.87mm、5.00mm和8.39mm,头部呈黄褐色,前胸小盾片有时会变为黑色,胴部变成黄褐色或灰黑色。老熟幼虫背上会出现3条黑褐色背线,1条背中线和两条亚背线,末龄幼虫体长12.70mm,后期会由黄褐色或灰黑色变成鲜红色。
       蛹:属于被蛹,似纺锤形。刚化蛹时呈浅黄色,后来颜色逐渐变深,最后为红褐色,长6〜8mm。蛹的胸部背面分节明显,中胸背板向后舌状突出。自腹面观,复眼明显,黑色;两翅翅芽分离,不接触,前翅伸达腹部第四节;后足没有伸出翅端。自背面观,腹部背面第二十至腹节前缘有1排粗大的刺突,第二至八腹节后缘有1排较小的刺突。尾部可以活动,腹末向后突起形成臀棘,上有钩刺。
三、生活习性
       桉小卷蛾在广东林区1年发生8〜9代,无明显越冬现象。而在福州番石榴园1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但越冬现象不明显。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时越冬幼虫开始取食活动。越冬寄主包括桉树、蒲桃、桃金娘、白千层、莲雾等。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常温下卵期2〜6d,幼虫期11〜31d,蛹期6〜11d,成虫寿命2〜15d,整个生命周期21〜70d。室内饲养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桉小卷蛾发育缓慢,各虫态历期长;温度较高时,桉小卷蛾发育较快,生命周期短。温度28℃、相对湿度80%±5%、光周期为L:D=14:10的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24.79±0.11)d,其中卵期(3.88±0.02)d,一龄幼虫期(2.13±0.04)d,二龄幼虫期(1.96±0.03)d,三龄幼虫期(2.02±0.25)d,四龄幼虫期(2.23±0.04)d,五龄幼虫期(5.45±0.74)d,蛹期(7.11±0.05)d。
       温度影响桉小卷蛾生长发育,温度降低,卵发育趋于缓慢,卵期延长。冬末春初,卵期可达8〜15d。孵化时,幼虫咬破卵壳,头部先伸出,虫体在拉伸与收缩中爬出卵壳。卵粒耐雨水,浸泡在雨滴中8h也可正常孵化,卵孵化盛期为8:00〜11:00。孵化率较高,平均可达71.00%,高的可达85.89%。
       桉小卷蛾幼虫多数蜕4次皮,蜕皮后,体内粪便排清,虫体乳白色,幼虫会吃掉前一龄的蜕,剩下头壳。冬末春初气温较低时,幼虫发育缓慢,各龄幼虫历期也会延长。
       桉小卷蛾以幼虫为害寄主新梢为主,结苞为害,具有一定的趋嫩性。一至三龄幼虫取食叶肉,幼虫沿叶背叶脉蚕食叶片,造成红褐色的毛毡状虫道,一般虫体隐藏于虫道内取食。三龄幼虫常爬出虫道取食叶肉表皮,造成窗斑,褪绿。老龄幼虫可取食整叶,在叶脉间取食叶片,造成孔洞、缺刻,可卷叶,有时会吐丝结茧。幼虫可以转移取食,1头幼虫为害2〜3个梢,导致嫩梢枯萎,严重影响开花和结果。果园偶尔会发现幼虫为害幼果,幼果被害后果面上呈现灰褐色毛毡状虫道,导致幼果畸形生长或脱落。
       有报道表明,田间大部分幼虫在表土化蛹,幼虫吐丝缀合土粒成疏松的茧。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桉小卷蛾可在番石榴的卷叶或枯梢中结茧或不结茧化蛹。实验室饲养条件下,老熟幼虫一般吐丝结茧化蛹,有的不结茧直接在叶片上化蛹。茧丝细且紧密,梭形,白色膜状。末龄幼虫后期会由黄褐色或灰黑色变成鲜红色,然后身体慢慢缩水,蜕皮,变成黄白色,不动,1d左右开始化蛹;大多在叶背叶脉的凹槽间吐丝结茧化蛹,有的也会在嫩梢的虫苞中结茧化蛹,少量会吐丝缀合其粪便成疏松的茧。蛹期平均(6.75± 1.63)d,大多数为6〜7d。
       桉小卷蛾成虫多数在午夜至8:00〜11:00羽化,少数在下午羽化。9月后气温降低,蛹发育缓慢,蛹期延长,羽化时间也会延迟至14:00〜16:00。羽化时蛹的头、胸部会先露出茧外。初羽化时成虫的虫体较软,翅尚未展开,需补充营养。
       成虫羽化后需吸食露水或花蜜才能交配和产卵,大部分于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晚上交配,羽化后2〜3d 开始产卵。卵产于叶片的正面或背面,有的也可以产在嫩梢和嫩茎上,卵散产。1头雌蛾可多次产卵,产卵高峰期为午夜至9:00。桉小卷蛾每雌可产卵1〜6次,1次可产多达76粒卵,一生可产155粒卵,平均每雌可产98粒卵。
       桉小卷蛾成虫白天常躲于隐蔽处、叶片下,夜晚田间在灯下可以诱到成虫,趋光性较强,可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测报和诱杀。
       成虫寿命受环境影响较大,生长条件良好,营养充足,寿命长。28℃条件下成虫寿命为4〜8d。冬天时,气温较低,寿命延长。12月下旬羽化的成虫寿命可达12〜19d。相同条件下,雌蛾的寿命较雄蛾长。
四、发生规律
       (一)田间种群动态
       桉小卷蛾在广东、海南、广西等林区终年可见,冬季无越冬现象。在福州番石榴园各个季节也均可见到,但1〜3月上旬老熟幼虫活动迟缓,处于半越冬状态。3月中旬后老熟幼虫开始活动取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田间可见越冬代成虫。4月上、中旬田间始见越冬代成虫产下的第一代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卵陆续孵化,并开始为害番石榴嫩梢。但由于受到气温较低影响和4〜5月梅雨季节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为害相对较轻,种群繁殖扩散较慢。第二代幼虫盛发期是6中、下旬,也是全年为害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时正值番石榴修剪后的快速生长期,桉小卷蛾幼虫大量取食嫩茎、嫩梢和新叶,造成嫩梢枯萎,严重影响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经过田间药剂防治后,虫口密度锐减。8〜9月开始,种群的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第四代幼虫于9月中旬又达到一个为害小高峰,第五代为害高峰期在11月中旬。12月下旬老熟幼虫取食活动迟缓,陆续进入越冬状态,但越冬现象不明显。
       (二)气候因子
       桉小卷蛾的发生量与冬季林区和果园的虫口基数密切相关。由于此虫越冬现象不明显,气候因子的变化对虫口基数的影响很大。冬季低温,老熟幼虫大量死亡或活动取食缓慢,则虫口基数低。夏季高温多雨也不利于其生长发育。降水量大小对桉小卷蛾的影响也很大,5月适量的降雨有利于其大量繁殖,而雨水过多或干旱,则不利于该虫生长发育。1986年海南琼海县遭遇异常干旱天气,当年调查发现各林区极少发现桉小卷蛾为害;1994年广东雷州地区遭遇持续大雨或暴雨,桉树林地几乎见不到桉小卷蛾为害的虫苞,翌年虫口密度依然很低。2011年福建福州春夏之交气温偏低,番石榴园桉小卷蛾的为害高峰期比2010年偏迟约1个月,到7月中、下旬才迎来第一个幼虫为害高峰期。
       (三)寄主植物
       桉小卷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差异。该虫可为害桉属各品种,但1987年海南国有上埔林场调查发现托里桉最感虫,而赤桉则较抗虫,同样的栽培条件下,前者的虫口密度是后者的42.36倍;福州2011年室内接虫试验和野外调查表明,桉小卷蛾虽均可为害番石榴、莲雾、蒲桃等果树,但番石榴上的虫口密度最高,且在莲雾和蒲桃上无法完成完整的1代或虽完成1代的发育,但幼虫、蛹和成虫的个体明显偏小。
       (四)天敌
       桉小卷蛾田间种群密度大小与天敌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草蛉、螳螂等。福州郊区观察发现,斜纹猫蛛、三突花蛛等可捕食桉小卷蛾幼虫;广东和海南发现捕食性天敌主要是可以捕食成虫和幼虫的警觉管巢蛛(Clubiona vigil Karsch)。但田间桉小卷蛾幼虫卷苞为害,天敌昆虫对其捕食作用比较有限。
       寄生蜂发现有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 Gahan)和桉小卷蛾绒茧蜂。前两种寄生蜂从幼虫到蛹跨期寄生,桉小卷蛾绒茧蜂只寄生幼虫,2011年7月福州番石榴园调査发现寄生率可达30%以上。2012年4〜7月还发现1种白僵菌寄生桉小卷蛾幼虫,对桉小卷蛾的为害起着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
       (五)化学农药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在广东、海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林场主要使用的化学农药有乐果、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等,这些农药多为广谱、中高毒杀虫剂,可兼治桉小卷蛾,基本上可以控制桉小卷蛾的为害,使桉小卷蛾没有暴发成灾。进入21世纪后,由于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限制生产和使用,同时桉小卷蛾嗜好的许多台湾优良番石榴品种被引进大陆种植,使得部分林区和番石榴园桉小卷蛾发生严重,成为桉树和番石榴等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五、防治技术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使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为辅,结合生物防治。根据桉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果园地选择  桉小卷蛾的其他重要中间寄主有桉树、白千层等,因此,果园地不宜选在种植成片桉树或白千层的林地山地的周围。
       2.冬季清园  冬季桉小卷蛾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或卷叶中越冬。因此冬季釆果后应及时修剪,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翌年的虫口基数。可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喷施1次0.8〜1.0波美度石硫合剂。
       3.适时修剪,合理管理水肥  桉丰产果园的常规肥水管理,尤其注意修剪后应施足基肥。桉小卷蛾一年中有两个幼虫为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7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月,即夏、秋两个季节发生严重。因此,春、夏季应注重修剪,以避过一、二、四代桉小卷蛾的为害高峰期。根据对果实采摘的时间要求,准备9〜10月采摘的番石榴建议应在4月中、下旬对果树进行重剪,去除上年所有的枯枝落叶;而拟春节期间釆摘的果园则建议6月底后重剪,去除为害的虫苞和枯枝落叶,减轻下半年的发生程度。修剪后1周需施足基肥(以鸡粪肥或猪粪肥沤熟为宜)1次。
       (二)物理防治
       在各代成虫期,利用桉小卷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诱虫灯诱杀成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m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19:00至翌日6:00开灯。
       (三)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绒茧蜂和白僵菌寄生桉小卷蛾的幼虫,大腿小蜂从幼虫到蛹跨期寄生,厉蝽是幼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田间施药时应注意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选择性药剂,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四)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  桉小卷蛾的药剂重点防治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可结合农事操作,通过修剪控制新梢减少桉小卷蛾的食源来压低虫源,同时为果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实现果园的增产和水肥利用率。幼虫为害高峰期6月中、下旬至7月和9〜10月各施药1〜2次。每次施药间隔期至少7d。
       2.可用药剂  选择20%除虫脲可湿性粉剂75〜150g/hm2、25%杀虫双水剂3750mL/hm2、10%氯氰菊酯乳油150〜300mL/hm2、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40%毒死蜱乳油900〜1200mL/hm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825g/hm2,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25〜300g/hm2等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性。使用时按上述要求或标签规定的使用浓度、使用间隔期和限制使用次数使用。
       3.注意事项  桉小卷蛾幼虫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布没有差异。因此,喷药时应均匀喷雾到树冠四周及上、中、下部。如药后24h内遇雨水冲刷,应重新喷药,以达到防治目的。
目前,尚无桉小卷蛾对所使用药剂的抗性报道,说明桉小卷蛾对生产上常用的药剂还处于敏感阶段。因此,桉小卷蛾化学防治的关键是要抓住用药时机——幼虫为害的两个高峰期,同时轮换使用农药,以避免产生抗性;另外,冬季釆果后应及时修剪,消除杂草和枯枝落叶;早春注意适时修剪,减少果园虫口基数,以免暴发成灾。

附:测报技术
       1.调查抽样技术  果园釆用5点取样,每块地利用目测法调查10株,统计株被害率、百梢虫数及各虫态虫量所占比例。成虫消长动态利用诱虫灯进行逐日监测。
       2.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以番石榴园主害代发生盛期桉小卷蛾为害后番石榴叶片的平均卷叶程度,分为重度发生、中度发生和轻度发生3级。
       轻度:有虫苞株率10%以下为轻度发生(+)。
       中度:有虫苞株率10%〜20%为中度发生(++)。
       重度:有虫苞株率20%以上为重度发生(+++)。
       3.调查测报内容
       (1)有虫苞株树和百梢虫口数的调查。4月下旬到11月上旬,在番石榴果园内采取随机取样法或其他取样方法确定样树,调查样树中有桉小卷蛾为害成虫苞的比例,同时每棵样树的树冠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2根枝梢,调查各梢的虫苞数,以确定果园虫口密度。
       (2)各代成虫羽化调查。4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利用病虫测报灯诱杀成虫,确定各代成虫的高峰期,以确定下一代卵孵化的高峰期、幼虫发生盛期等,以指导果园用药。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