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黄蓟马的习性与防治

时间:2023-03-02 13:44:27 来源:未知 点击:

一、分布与危害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又名茶黄硬蓟马、脊丝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起源于南亚,目前已经扩散至全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西至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东至东部沿海及台湾,南至广东、广西、海南,是我国南方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产茶国。茶黄蓟马以一、二龄若虫和成虫锉吸为害茶树新梢嫩叶。在春、夏季虫口不多时,叶片受害后,常在叶片主脉两侧能见到2条平行于主脉的红褐色条状疤痕,叶片微卷;秋季虫口多时则整片叶褐变,叶背布满小褐点,芽叶变小,甚至枯焦、脱落,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该虫除为害茶树外,还可加害山茶、芒果、台湾相思、荔枝、苹果、石榴、双翼豆、葡萄、草莓、银杏、辣木、守宫木、穗花牧豆树等多种植物。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7〜0.9mm,橙黄色。头宽约为长的2倍,短于前胸。复眼灰黑稍突出,单眼3枚鼎立,橙红色。触角8节,淡褐色,约为头长的3倍。前翅狭长淡黄褐色,有两纵脉,上脉鬃10根,其中基鬃7根,端鬃3根,下脉鬃2根。第二至七腹节各有1暗褐囊状斑纹,第八腹节后缘栉毛明显。腹部鬃毛较长。
       卵:肾形,长约0.2 mm,乳白至淡黄色,半透明。
       若虫:共2龄。初为白色透明,一龄若虫体长为0.3〜0.5mm,复眼红色,触角粗短,头胸长约为体长的一半,胸宽于腹。二龄体长为0.5〜0.8mm,淡黄至深黄色,触角暗灰,基节淡黄,中、后胸与腹部等宽,头胸长约短于腹部。
       前蛹即三龄若虫。黄色。复眼灰黑色,触角第一至二节膨大,三至八节渐尖。翅芽白色透明,伸达第三腹节,各腹节侧齿缘有1白鬃。
       蛹即四龄若虫,黄色。复眼前半红色后半黑褐色,触角紧贴体背,翅芽前期伸达第四腹节,后期达第八腹节。
三、生活习性
       在广东、云南1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在茶园中1〜4月虫口较少,5月种群数量上升,7〜8月受气温影响波动较大,9月下旬开始盛发,10〜11月进入发生高峰期,直至12月下旬虫口下降。在当地自然条件下,12月至翌年2月成虫潜伏在茶花中可继续繁衍,但发育缓慢。
       各虫态历期:卵5〜8d,幼虫4〜12d,蛹2〜5d,成虫10〜20d,产卵前期2〜4d。成虫活泼,喜跳跃,受惊后能从栖息场所迅速跳开或举翅迁飞。一天中以9:00〜12:00、15:00〜17:00飞翔最盛。中午日光强烈时多栖息叶背和芽尖中,成虫有趋嫩取食、产卵的习性,无趋光性,但对黄绿色趋性明显。成、若虫喜避光,午间栖于叶背或芽上,阴天全天活动,雨天或低温少动,雨后晴天特别活跃。雄虫少,雌雄比为1:(0.24〜0.48),两性生殖为主,亦营孤雌生殖。成虫交尾和产卵大多在15:00〜18:00进行,卵产于芽和嫩叶叶背表皮下,每雌产卵少则几十粒,多则百余粒,平均35〜62粒。若虫共4龄。初孵若虫即在叶背面活动,随日龄增加而渐活跃。三龄若虫行动缓慢,不再取食为害,并下移准备化蛹,也称为前蛹。四龄若虫也称为蛹,多在根际土面潮湿的枯枝落叶层化蛹。
       茶黄蓟马的趋嫩性强,主要以成虫和一至二龄若虫在芽及芽下一至三叶取食,以芽下二叶居多,约占虫口量的40%,成、老叶上基本无虫为害。
四、发生规律
       (一)虫源基数
       茶黄蓟马在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在云南临沧一带冬季成虫常潜伏在茶花中继续繁衍,在广东冬季该虫常转移寄主而聚集在月季花上产卵并孵化出大量若虫。
       (二)气象条件
       茶黄蓟马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有差异。一般冬季温暖开春早或秋季雨水少,茶黄蓟马为害较重;相反,秋季雨水多或夏季暴雨对茶黄蓟马的发生有所抑制。在广东、云南、福建一般3月开始取食为害,5、6月虫口不断上升并形成第一次虫口高峰;7、8月受高温影响虫口数量下降,9月以后虫口迅速上升,发生量增多,形成第二次虫口高峰,取食活动一直持续到11月底,12月至翌年2月成虫常潜伏在茶花中继续繁衍,虽发育缓慢,但并不真正休眠,有适宜的食料时仍可进行取食活动,在温暖向阳地块茶树嫩梢上仍能见到成虫。
       (三)寄主植物
       茶黄蓟马一般在幼龄或留养茶园中发生量较采摘茶园重,采摘不及时、阳坡茶园、无遮阴茶园发生较重。不同的茶树上该虫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水仙、云南大叶种茶树等大叶品种茶树上虫口密度较大,高桥早、湘波绿、鸠坑、毛蟹等中小叶品种茶树上为害较轻。
       (四)天敌
       茶黄蓟马的天敌已发现的有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um (Sunderall)]、盲走螨(Ty-phlod romus sp.)、索加真绥螨[Euseius sojaensis (Ehara)]、 大赤螨(Anystis sp.)、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 Okamoto)、小花蝽(Orius sp.)等捕食性昆虫或螨类。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品种,增加茶园间作种类,均有利于控制虫害发生;茶园及时分批勤采、适时轻修剪可控制虫口发生。特别是一至四轮芽,及时分批采摘灭虫,同时结合培肥,促进茶树生长,缩短釆摘间隔期,可抑制虫口发生。
       (二)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特别是蜘蛛和捕食螨,提高茶园田间自然控制力,减少农药用量。
       (三)物理防治
       利用茶黄蓟马对黄色或黄绿色板的趋性.在每667m2茶园中设置黄板15〜20片进行物理诱集黏杀。有喷灌设施的茶园,秋季喷灌可减轻茶黄蓟马为害。
       (四)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在害虫点片发生阶段或发生高峰出现前结合叶蝉兼治,幼龄茶园5月以后,成龄茶园第五轮芽期须及时防治。
       防治指标:幼龄茶园为百梢有虫50〜60头,虫梢率30%;成龄茶园为百梢有虫100头,虫梢率>40%。
       在茶树生长季节,药剂可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合每667m225〜40 mL,安全间隔期7d)、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合每667m225〜35 mL,安全间隔期6d)、10%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合每667m225〜40 mL,安全间隔期7d),施药时注意均匀喷洒至茶蓬上部叶片正、背面,发生严重时隔7〜10d再喷药1次。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